近20年来,在国内干燥界人士特别是一大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干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干燥技术的迅速崛起已引起世界干燥专家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从事干燥设备制造企业多达400余家,干燥设备年创产值达17亿~20亿元,产品不仅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少量出口到国外。
但目前我国干燥技术与设备整体水平与世界干燥技术比较发达的丹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仍处在中低档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技术含量不高,在设计前对物料也缺乏实验过程,往往不能进行最优化设计,甚至有一定的冒险性。二是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绝大多数设备部件采取手工制造,导致加工质量不高,而国外干燥设备都最大限度地采用模压技术,设备零部件都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三是售后服务还有待提高。据了解,国外大多数干燥设备厂都将所有的零部件进行编号,维修时,只要用户提出设备的编号,很快就会从制造厂得到相同的零部件。四是在控制手段上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我国的干燥设备绝大多数仍处于手动和半自动水平,不可避免地在操作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导致产量、质量不稳定。因此,我国一些特殊物料的干燥设备还不得不依靠高价进口。
干燥设备不同于其它化工单元设备,干燥设备的型式及结构与所处理的物料关系十分紧密,是一种实验性较强的技术门类。因此,实验手段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标志着干燥技术的发展水平。而这方面恰恰是我国大多数干燥设备厂所不具备的,我国略有规模的干燥设备厂往往只是对某类物料的物性研究比较深入。
属于非标设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利润又略高于其它定型设备,这是造成我国众多厂家从事制造的原因所在。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干燥设备的厂家众多,很难形成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干燥技术的发展。据估计,目前我国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干燥设备企业屈指可数,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不过十几家,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超过20家,90%的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年产值还不到500万元)。厂家众多,机型单一,生产规模小,加上不合理竞争等,都制约了我国干燥技术的发展。
干燥设备作为一种产品其所创造的产值并不高,但作为一种生产手段,干燥设备的技术水平却影响许多产品的最终结果。随着新型材料的大量涌现,以及干燥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干燥设备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